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中国古代十大乐器及中国古代乐器欣赏

2022-11-09 16:25:40 1478

摘要:在古代,声音是一种绝美的享受,而制造声音,成为了古人探索发现的乐趣,继而发明了各种乐器。古代乐器主要有埙、缶、筑、排箫、箜篌、筝、古琴、瑟等。汉唐以后,源于外国的乐器如笛子、筚篥、琵琶、胡琴等大量为中国音乐采纳,并被中国人改良发展,逐渐替代...

在古代,声音是一种绝美的享受,而制造声音,成为了古人探索发现的乐趣,继而发明了各种乐器。古代乐器主要有埙、缶、筑、排箫、箜篌、筝、古琴、瑟等。汉唐以后,源于外国的乐器如笛子、筚篥、琵琶、胡琴等大量为中国音乐采纳,并被中国人改良发展,逐渐替代了中国原来的本土乐器。

中国古代十大乐器

1、鼓

在远古时期,鼓被尊奉为通天的,主要是作为祭祀的器具;在狩猎征战活动中,鼓都被广泛地应用。鼓作为乐器是从周代开始,周代有八音,鼓是群音的首领,古文献所谓“鼓琴瑟”,就是琴瑟开弹之前,先有鼓声作为引导。鼓的文化内涵博大而精深,雄壮的鼓声紧紧伴随着人类,远古的蛮荒一步步走向文明。

2、笙

笙 ,是源自中国的簧管乐器,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由笙苗中簧片发声,是能奏和声,吹气及吸气皆能发声,其音色清晰透亮。在传统器乐和昆曲里,笙常常被用作其它管乐器如笛子、唢呐的伴奏,为旋律加上纯四度或纯五度和音。在现代国乐团,笙可以担当旋律或伴奏的作用。

3、埙

埙,在古代是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圆形或椭圆形,有六孔。埙起源于汉族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后随社会进步而演化为单纯的乐器,并逐渐增加音孔,发展成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

4、琴

在古代,人的文化修养是用琴、棋、书、画四方面的才能表现的,弹琴为四大才能之首。琴和笛、箫等其他乐器一样,隔墙也能欣赏其乐声。它是为高贵宾客演奏用的高级乐器,宾客在聆听琴曲时,必须正襟危坐,就如现代西方人欣赏古典音乐时不能随便离开座位那样。

5、瑟

瑟,汉族拨弦乐器。形状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细不同,每弦瑟有一柱,按五声音阶定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

6、笛

笛子,一种吹管乐器 。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汉族乐器,也是汉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

7、箫

箫,分为洞箫和琴箫,皆为单管、竖吹,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汉族吹奏乐器。箫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它一般由竹子制成,吹孔在上端,有六孔箫和八孔箫之分。

8、编钟

编钟是中国古代汉族大型打击乐器,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9、二胡

胡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唐朝便出现胡琴一词,当时将西方、北方各民族称为胡人,胡琴为西方、北方民族传入乐器的通称。至元朝之后,明清时期,胡琴成为擦弦乐器的通称。

10、琵琶

琵琶被称为“弹拨乐器之王”,属于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

中国古代乐器欣赏:

虎座凤鸟漆木架鼓 战国

中国古代,将凤鸟的形象用于乐器之中是十分常见的,因为古人认为鸟鸣"清阳而远闻,无力而轻"。从作品的用途来讲,它是雕塑彩绘形象和音乐形象结合的产物,是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的彼此映衬,从而强化了欣赏者的审美感受,也体现了古人认为艺术相通的思想。

笙 清代

笙,是我国古老的簧管乐器。它由笙簧、笙笛、笙斗三个部分组称,由笙簧振动引起笙笛内的空气振动而发音。乐队中经常使用的是二十一簧和二十四簧高音笙。在传统器乐和昆曲里,笙常常被用作其它管乐器如笛子、唢呐的伴奏,为旋律加上纯四度或纯五度和音。在现代国乐团,笙可以担当旋律或伴奏的作用。

埙 清代

埙是汉族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音色朴拙抱素独为地籁,乃是乐器中最接近道家天籁的。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埙的起源于汉族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后随社会进步而演化为单纯的乐器,并逐渐增加音孔,发展成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

“九霄环佩”琴伏羲式 唐代

九霄环佩琴为杉木材质打造,外表呈紫栗壳色,小蛇腹断纹间杂细密牛毛断。龙池、凤沼系扁长圆形,龙池上方刻有篆书“九霄环佩”四字,右侧刻有行书“超迹苍霄,逍遥太极,庭坚”十字。整张古琴宽阔厚重,造型古朴典雅,发音苍松透润。

“九霄环佩”琴继佛氏之后,大约在1920年左右被逊清宗室红豆馆主溥侗所得。其后傅侗举家南迁移居沪上,“九霄环佩”亦随之南徙,遂成为上海琴坛名器,被收藏家刘世珩所得。1953年,经郑振铎提出,国家文物局由刘氏后人手中以重金购得,并转交故宫博物院。

“玉壶冰”琴仲尼式宋代

“玉壶冰”琴通长119.1厘米。仲尼式,琴面弧度较平,具有薄而轻的特点。鹿角灰胎。金徽。通身发小蛇腹兼流水断纹,局部间细牛毛断纹。龙池凤沼皆作长方形,口沿镶对角紫檀木条。 琴面为桐木斫,纹理直而坚,色黄,涂黑色,当池沼处作纳音微隆起。紫檀岳尾,岳山、承露横列琴首,与两边齐。

“飞泉”琴连珠式唐代

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飞泉”琴,传为西蜀雷氏斫,是晚唐琴的代表作。民国初年此琴为北京琴坛名器之一,为当时古琴家李静(伯仁)所藏。后辗转归古琴家管平湖之弟子山西程宽(子容)所有。1980年程氏将琴捐献,经国务院转国家文物局拨交故宫博物院。近代琴家杨宗稷称其为琴中之“鸿宝”,李静曾定其为雷氏斫。

“飞泉”琴通长121.7厘米。连珠式,琴面弧度略呈抛物线形,项、腰棱角无浑圆迹象。通身髹朱漆,面上露大片黑漆,其间现少量金屑,发小蛇腹及牛毛断纹。螺钿徽。琴底为鹿角灰胎,发蛇腹、冰纹断,极具古韵。

“清籁”琴仲尼式宋代

“清籁”琴仲尼式为桐木斫成,通体髹黑漆,鹿角灰胎,漆呈冰纹断。池、沼长方形,金徽,白玉轸足,紫檀岳尾。琴底龙池上方刻填青篆书“清籁”琴名,其下填朱“乾隆御赏”方印。池左右直抵双足刻梁诗正、励宗万、陈邦彦、董邦达、汪由敦、张若霭、裘日修琴铭,填以五色,七人俱乾隆朝词臣。

“玲珑玉”琴仲尼式变体宋代

“玲珑玉”琴,南宋,清宫旧藏。“玲珑玉”琴,仲尼式变体。南宋赵希鹄《洞天清禄·古琴辨》记载,“古琴惟夫子、列子二样”。可见当时最为人熟知而流行。桐木斫,板厚而开膛小,凤舌镶嵌,池沼形状特异,纳音贴以木片。黑漆,八宝灰胎极薄,牛毛间蛇腹断。金徽,白玉轸足,紫檀岳尾,唯尾托为红木,护轸伤损一。

琴背铭刻,龙池上刻行书琴名“玲珑玉”。左右刻草书琴铭“峄阳之洞,空桑之材。凤鸣秋月,鹤舞瑶台”,龙池下行书“复古殿”,又九叠文“御书之宝”大印。“复古殿”,南宋绍兴二年(1132)以后在建康(南京)所修行宫之一殿,绍兴二十八年(1158)于临安(杭州)又有此殿之设。全部铭刻为当时一手而成,俱贴金。

“海月清辉”琴仲尼式宋代

此琴栗壳色漆,流水断纹。背面龙池上方刻隶书“海月清辉”,下刻篆书“干隆御府珍藏”印。两侧有梁诗正、励宗万、陈邦彦、董邦达、汪由敦、张若霭、裘日修等人题铭。清代曾由热河行宫珍藏。

曾侯乙编钟 战国

中国古代汉族大型打击乐器,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敔 清

敔是古代汉族的一种打击乐器,常在乐队中使用。形如伏虎,以竹条刮奏,用于历代宫廷雅乐,表示乐曲的终结。

金漆彩画柷(音祝) 清中期

柷是古代汉族打击乐器,方形,以木棒击奏,用于宫廷雅乐,表示乐曲开始。是中国汉代乐器,曾流通于全国各大城市。柷,相传是夏启所作,迄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传世清代柷,通高约50、每边长65厘米。柷属古代八音乐器分类法的木之属。

紫檀木拍板 清

拍板,简称板,因常用檀木制作而有檀板之名。唐玄宗时,梨园乐工黄幡绰善奏此板,故又称绰板。满、蒙古、纳西、畲、汉等族互击体鸣乐器。满族称察拉齐。此外还有扎板、大板之称。古代流传全国各地,现代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云南、山西、陕西、河北 、河南、福建、台湾等省区。拍板由少数民族传入,流行于唐代。宋以后不仅用于宫廷雅乐,也用于说唱艺术中。

月琴 清

月琴,中国拨奏弦鸣乐器,由阮演变而来的弹拨乐器。流传于汉、彝、布依、哈尼等民族中,用于独奏、合奏及歌舞、戏曲、说唱表演的伴奏。 音色清脆,常用于独奏、民间器乐合奏、歌舞、戏曲和说唱音乐伴奏。

红漆描金云龙纹排箫 清康熙

竹质,16管,管面各书描金律名,16管之律名按其阳律、阴吕分别排开。自左而右分别书倍夷则、倍无射、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两倍律、六正律皆属阳律。自右而左分别书倍南吕、倍应钟、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两倍吕、六正吕皆属阴吕。16管之管径一致,但管长却各不相同,倍夷最长,应钟最短。其排列规律为两外侧者最长,向中间长度依次递减。每管之上端斜削一吹口,各管依长度不同而单独发音。16管镶插于形如茶几的木制套架之上。排箫通体髹朱漆,木套架两面以描金云龙纹装饰,"康熙御制"描金四字款位于16款律名袭正中,套架下部正中嵌圆环,垂五彩流苏。

碧玉特磬 清乾隆

碧玉描金云龙特磬 清乾隆

磬是清代宫廷雅乐--中和韶乐中的重要乐器,质地多为碧玉,也有灵璧石。整套十二枚,以应十二律。磬体为钝角矩形,长边称鼓,短边称股。整套特磬磬体大小相同,而以厚薄为次,定音高。磬两面饰描金云龙纹,一面为篆文乾隆帝御制铭,另一面为本律磬名,磬孔系丝绳而悬。十二磬各悬一簴,簨簴与镈钟架大致相同,只是上簨左右雕以凤首,左右两簴承以白羽朱喙的卧凫。十二磬使用与镈钟同,按月律单陈,位于编磬之西。凡作乐,宜先击镈钟以宣其声,乐将止,击特磬,以收其韵,即所谓"金声玉振"之玉振。

铜镀金鎛钟 清乾隆

镈钟,青铜制,其特点是环钮、平口、椭圆形或合瓦形器身。是一种古代大型单体打击乐器,形制如编钟,只是口缘平,器形巨大,有钮、可特悬(单独悬挂)在钟悬上,又称‘特钟’。


“大圣遗音”琴 唐

“万壑松”琴 北宋 仲尼式

金编钟 清乾隆

金编钟16枚,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最高28厘米,最大径16.5厘米,自乾隆年间铸成,用于重大典仪音乐中。

金漆凤首箜篌

凤首箜篌是缅甸古乐器的一种,远在千余年前就已传入我国,在敦煌千佛洞壁画中,绘有凤首一弦琴,一天女抱而坐弹,似此种乐器。近年来华访问演出的缅甸文艺团体,其乐器就有凤首箜篌,古乐相承,至今不断。

筑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击弦乐器,形似筝,有十三条弦,弦下边有柱。演奏时,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筑在战国时代是一种很流行的乐器。

筚篥(bì lì)

筚篥(bì lì),即觱篥 。也称管子,中国管乐器之一种,多用于军中和民间音乐。流行于我国各地、为汉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等多民族所喜爱。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