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865年,法国雕塑家巴托尔蒂在法国凡尔赛的一场宴会上遇见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位历史学家谈到美国即将在1876年迎来它的百年生日庆典。巴托尔蒂认为法国应该送给美国一个礼物,以表庆贺,并纪念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美法并肩作战抗击英军的历史。但是送...
1865年,法国雕塑家巴托尔蒂在法国凡尔赛的一场宴会上遇见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位历史学家谈到美国即将在1876年迎来它的百年生日庆典。巴托尔蒂认为法国应该送给美国一个礼物,以表庆贺,并纪念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美法并肩作战抗击英军的历史。但是送什么好呢?
六年后,巴托尔蒂想好了:这应该是一尊巨大的女神塑像。他兴冲冲地拿着自己的设计稿前往美国,美国朝野上下都对这个设计很感兴趣。
1874年,巴托尔蒂组织了一个为塑像筹款的委员会——美法联盟,并很快筹得了第一批捐款,巴托尔蒂的计划正式开启。可由于捐款太少,工程不久就停了下来。为了吸引到足够的资金,巴托尔蒂和美法联盟又制定出一个分等级的筹资方案,捐助者将会根据捐资数额得到相应的回报,最高级别的捐助者将会获得巴托尔蒂的两件雕塑作品。在此诱惑之下,巴托尔蒂成功筹得所需资金。1884年,雕像历时十年终告完工。
可是,这位女神准备移民美国之时却遇到了安家的困难。女神高46米、重达225吨,需要修建一座27米高的花岗岩基座来放置,建成一个这样的基座需要十万美元。这在当时是一个大数目,纽约州政府表示拿不出来,美国国会虽然投票表示同意接收女神,但是却不同意拨款。这种不可理喻的吝啬使得女神长期不能成行。久而久之,托运雕像的木箱上居然积了厚厚的一层灰尘。
这时,后来大名鼎鼎的美国新闻界传奇人物约瑟夫普利策站了出来。1885年,他在自己的报纸《纽约世界报》的一篇社论中写道:当法国方面的船只将女神像运到了我们的海岸上,得知我们虽然富得流油,却没有足够的公共精神以及荣誉感来提供放置该雕像的基座所需要的资金时,那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无法名状的耻辱!这位女神注定会照亮世界,可是,我们或许可以将她改名为吝啬雕像,如果这就是我们对待来自远方的一份珍贵礼物的态度的话……这篇社论铿锵有力,可惜未能打动任何人。
见此情景,普利策决定改变策略,向人民大众筹集捐款。他不仅在《纽约世界报》头版上发表社论呼吁大家捐款,还承诺会在《纽约世界报》上公布每位捐款人的姓名。之后,普利策在报纸上开辟专栏来募集资金。此后连续五个月,普利策每天都在报纸上申明大义,号召捐款。
不久,就有2500余人捐了2300美元。1885年4月,普利策宣布运载着雕像的法国军舰即将出发!这个消息立刻在《纽约世界报》的读者之中掀起了一股捐款的热潮。6月底,法国的运输船抵达纽约,美国民众的捐款热情也达到高潮。8月,自由神像基座所需资金募集成功。
据统计,总共有超过12万人为女神的基座捐款。此后,基座安装的进展非常迅速。与此同时,《纽约世界报》的读者也大幅增加。
1886年10月,时任美国总统的克利夫兰亲自主持了自由女神雕像的落成揭幕式,之后,雕像正式向美国公众开放。这个时间,比原定的1876年晚了十年。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李方恩
来源|《百家讲坛》杂志